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指明了为基层减负的方向和路径。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服务民众生活的重任。然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种种“痛点”,如形式主义负担、资源分配不均、人才短缺等,严重制约了基层效能的发挥。因此,将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精准施策,为基层减负赋能,成为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精准识别痛点,优化考核体系,减轻形式主义负担 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往往导致干部疲于应付,难以专注于实际工作。因此,精准识别基层痛点,优化考核体系,成为减轻形式主义负担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识别出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其根源。另一方面,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效,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报送和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案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形成正向激励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资源分配,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聚焦资源分配,强化政策扶持,成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关键举措。一方面,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另一方面,要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措施,解决基层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此外,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注重人才培养,搭建成长平台,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人才是基层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当前基层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注重人才培养,搭建成长平台,成为激发基层创新活力、为基层减负赋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选调生计划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人才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搭建基层人才成长平台,为基层干部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综上所述,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精准施策,为基层减负赋能,是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考核体系、强化政策扶持、注重人才培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缓解基层痛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激发基层创新活力,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