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是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一环。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着任务繁重、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基层减负增效暖心行动,如同一剂良方,为基层工作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基层减负,减掉的是形式主义的沉重枷锁。以往,基层干部常常陷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怪圈。各类文件、会议层层加码,占据了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应对检查,频繁地填写表格、准备材料,“痕迹管理” 变成了 “形式主义” 的重灾区。减负行动实施后,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时长,避免层层重复开会;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注重工作实绩,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报送和表格填写。这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增效是基层减负的重要目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率。一方面,对基层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 “互联网 + 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例如,一些地方建立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整合了民政、社保、医保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基层干部可以通过平台一站式办理各项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暖心是基层减负增效的内在要求。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艰苦,任务艰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保障。在待遇保障上,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政策,提高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在职业发展上,加大对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拓宽晋升渠道,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在心理关怀上,建立健全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开展心理辅导和减压活动,帮助基层干部缓解工作压力。 基层减负增效暖心行动,不仅让基层干部受益,更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同时,基层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基层减负增效暖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