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犹如一场春风,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对于社区基层工作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大量繁琐而重要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问题在社区工作中时有出现,如过多的文件会议、繁琐的督查检查考核、“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让社区工作者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将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服务好居民群众。 此次会议强调,要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这无疑为社区减负指明了方向。社区工作者期待着文件会议能够进一步精简,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需求;督查检查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避免过度注重形式和痕迹,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得到有效整治,让他们不再被各种政务APP、工作群所束缚。让社区工作回归本质,真正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对社区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引导社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厘清社区职责边界,让社区工作者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区工作者转变作风的重要保障。社区工作者要将作风要求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居民的事情放在心上,从居民关心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赢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强化政治担当,是落实基层减负的关键。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要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社区减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社区自身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港湾。 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齐心协力,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社区工作更加务实、更有成效,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