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早在上世纪初便出现在中国的教育与救助事业中。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初期到逐步建立专业教育体系,再到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和职业。去年3月,中央明确组建社会工作部。此后,省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陆续组建。“社会工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等过程,无论是人口的城乡流动还是阶层的上下流动,其间都不可避免地遭遇社会高度分化、风险变故以及原有社会保护体系解体等问题。解决这些普遍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身特色也呼唤着社会工作的积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别需要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专业性强的社会工作力量。政府并非万能、市场动力不强、个人更加力有不逮,基于现代性问题而生的社会工作,自然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不可或缺、可以倚重的专业力量。从1987年重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马甸会议”,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再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都在清晰表达这种时代需求。 社会工作不仅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也在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社工已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人民调解、人口计生、信访调处、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多个工作领域,并以专业、精准的服务,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城市变得更加有温度。社会工作不仅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也在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继续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从职业体系建设、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部门统筹和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对于目前存在的购买服务资金来源问题,可采取多部门联动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单一购买主体的资金压力,也可以充实社工站的服务内容,进而形成系列化、连续性和品牌化的服务项目。社工站的主要优势是链接资源的能力,应进一步发挥这一功效,积极链接企业、志愿者、社区骨干等,加强社会支持力量,形成多方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