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方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人民福祉中的作用。 固本强基,深耕基层治理新格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延伸组织触角意味着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确保党的声音能够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多地通过构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基层党 组织,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小组,由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这种模式下,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 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领航定向,强化“三新”党建新动力。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就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当中。同时,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难度大等特点,可以建立流动党员之家,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能找到组织、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结合点,通过党建带社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让党建工作成为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 情系民心,谱写服务群众新篇章。“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服务群众是社会工作的根本宗旨。社会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就要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例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搭建群众诉求表达平台等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实施针对性的关爱帮扶措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社会工作当坚持固本强基、深耕基层,强化“三新”、注入活力,情系民心、精准服务,持之以恒推进社会工作与党建的深度融合模式,为构筑更加和谐有序、繁荣兴盛的社会治理新局面贡献坚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