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ng 于 2024-10-14 13:22 编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以往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之上,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新发展阶段下,我国内外部矛盾更加复杂严峻,“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更高的政治智慧,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守住制度特色,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实际国情出发,把握方向、主动探索,逐步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关键性、根本性的重大方向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为主的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融合了中国独特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统,其“先进性”来自于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革命精神与勇气。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局势,更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问题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 守住人民主体,推进实践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的原则。在推进、落实改革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惠及人民。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农村改革为农民带来增收致富;要进一步探索医疗保险改革,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医疗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惠及更多群众;要坚持发展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经济效率兼顾社会的公平正义。 守住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抓手,必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当前,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博弈的主战场,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攻克重点领域和“卡脖子”关键环节,更加坚定地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制度建设,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激发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凝聚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