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始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根本。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要摆正自身的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古语有, “政者,正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正”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于心、践于行,就是看是否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准则、行动指南。“为民服务”是党的光辉使命,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扮演好人民公仆的形象,要固守人民公仆的本分,不能摆架子、做样子,脱离群众,更不能高高凌驾于群众之上。领导干部要拥有一颗“畏”民之心、“敬”民之情。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新时代的推动者。“群众的利益”才是政绩的面子和里子,“群众的满意度”才是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真正标准。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正把心思放在为民办实事、谋实利上,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领导干部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合理定位自己的身份,真正弄清楚搞明白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懂得“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让人民满意”是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 要树立以民为本的信念,以造福人民为政绩观,“民为邦本,本固邦安。”“为国者,以民为基。” 人民才是国家与民族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树立“以民为本”的信念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在人民面前,党的领导干部没有特殊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员干部的最大利益与最高价值诉求。“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执政理念上的价值体现与创新升华。 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理论的魅力在于要知行合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领导干部不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要的是躬身实践,要积极把之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工作开展中要求真务实,要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讲实效。要多从办公室走出来,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鲜活的真实资料,从而保证所言所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更不搞有面子没里子的面子工程。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各级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