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_-) 于 2024-9-18 10:53 编辑
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犹如大厦之基,承载着国家治理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单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系统性问题,即基层单位承担着与其能力不匹配的重负。近年来,上海市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致力于破解这一难题,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明晰权责,精简考核,为基层减负。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权责,避免“层层加码”的现象。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切实明确了基层单位的职责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减少了基层单位的考核压力,使基层干部能够更加专注于为民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减轻基层的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赋能,提升效能,为基层增效。在数字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一条必由之路。上海通过建设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双向共享,减少了基层单位的报表填报工作量。这一措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 整合资源,多元共治,为基层增能。基层治理的复杂性要求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参与。上海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基层治理的“朋友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感受度。 上海市在基层治理中采取的减负增效措施,不仅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也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活力。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市的实践表明,通过明晰权责、数字赋能、整合资源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激发基层的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期待有更多地区能够借鉴上海的经验,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