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声声有应”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对民生短板的体会最深刻,对基层减负的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基层减负最终是为服务基层的,服务得到不到位,基层“哨兵”的真实声音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仅有助于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也为深化基层减负找准了方向。因此,要保持与基层互动,倾听基层声音,回应减负需求,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良性循环、走深走实。 要听懂基层“呼声”,让施策“套餐”落准落实。基层减负不仅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突出重点强力推动,也要坚持实事求是、自下而上、从基层干部的呼声中聚焦基层难点、堵点、痛点精准发力。要树立系统思维,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织成“一张网”,针对各类需求设计减负“套餐”。“简餐”要靶向整治、应减尽减,制定囊括精简文件、压缩会议、缩减制度等速效清单,通过多按“删除键”快捷开展;“硬餐”要动真碰硬,化繁为简,如考核要注重“考核有感、过程无感”,由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还要深化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在数字赋能上下功夫,搭建“一网通办”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打通跨部门、跨层级数据通道,用“算力”解放“人力”。 要听允基层“心声”,让赋能“食粮”有质有量。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不仅要着力“轻车减负”做减法,还要聚焦“壮马赋能”做加法,要洞悉基层轻装上阵、政策加持、鼓励激励等需求心声,给予充足高质的“食粮”,切实激发党员干部愿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内生动力。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厘清权力范围、划定职责边界、开出权责清单,并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加速度”;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权等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让基层发展“锅里有粮”心不慌,使得上力,发得上劲;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讲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将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机结合,让干部才能与岗位需求“双向奔赴”,推动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 要听采基层“回声”,让监督“标尺”常态长效。基层减负强化监督,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要时刻关注基层减负的“回声”,上下贯通,循环推进。监督单位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从基层的“回音”中深挖问题症结,采纳实时建议,掌握新动向,对照监督标尺,及时调校不恰当、不合理的减负内容;要不断拓宽监督路径、改进监督方式,更多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真督实查,把监督变成遍访民意的助听器、破解反复的传声筒、推进减负的加速器;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监督也须持之以恒,监出习惯、督风成俗,要树立“碰硬舍我其谁”的政绩观和责任感,持续不断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长的土壤,最终增加基层的减负获得感,使得基层的“杂音”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