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进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而引领发展的方向和成效。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直接关系到赢取民心、实现长期稳定的保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坚守初心,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需要认识到,政绩不是用于炫耀个人能力或谋取私利,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发展的实惠。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应景的“面子工程”,这些工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领导干部要摒弃这些浮夸的做法,多做一些扎扎实实的“里子工程”,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民生痛点和难点。从医疗、教育到环境保护,领导干部应该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倾听群众心声。只有真正以人民需求为工作出发点,才能树立起人民信任的政绩观,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科学决策,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政绩不仅仅是某一时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的体现,更需要注重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领导干部应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坚决杜绝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当前发展,还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福祉。例如,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必须得到全面系统的考虑。以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丰硕的成果,真正实现有质量的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强化廉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要在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上做表率,坚决筑牢思想防线,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政绩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成就上,更体现在政治风气和党风廉政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强化廉洁自律,确保政治生态清清爽爽。只有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才能树立良好的政绩榜样,为社会整体风气的好转做出贡献。 领导干部要牢牢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同时保持廉洁自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