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力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基层不同程度存在,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沉重负担,影响了工作效率,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基层减负,必须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入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治理效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它们不仅消耗了大量行政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疏远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形式主义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表面轻实质,导致工作浮于表面,缺乏实效。官僚主义则体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缺乏服务意识。这些不良作风严重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关系。基层干部本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但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应付检查、填写表格、参加会议等,无法真正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导致党群关系疏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政策落实。上级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层层递减,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重基层负担。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无法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导致基层工作陷入被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腐败。一些干部为了应付检查,不惜弄虚作假,甚至违纪违法,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源头上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治理效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减少文件数量,提高文件质量,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改进督查考核方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减少频次,注重实际效果,避免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基层办事。压实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最终目的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基层干部能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政策执行、群众工作、法治建设等能力。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结合实际,探索符合基层特点的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 总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