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并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这一决定深刻指出了政绩观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性,为领导干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创造政绩所持的态度和观念,它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引导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推动事业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反之,政绩观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滋生,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觉悟、更强的责任担当和更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其次,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推动工作时,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应包括监督、教育、惩戒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通过加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加强惩戒,对那些在政绩观上存在严重偏差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 总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确保领导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