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正确的政绩观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做出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决策和行动;而偏差的政绩观则可能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带来严重的危害。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才是真正的政绩。 2. 深入基层调研: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以群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避免脱离实际、盲目决策 3. 加强监督问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政绩观偏差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有效的震慑。 4. 培养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期成果,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为地区和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经常自我反思,查找自身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虚心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批评,及时改正不足。 6. 加强学习交流: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先进地区和单位的成功经验,开展交流研讨,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7. 学习先进典型:以那些秉持正确政绩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为榜样,汲取经验和力量,不断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8.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单纯以经济增长等数字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的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政绩。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领导干部要时刻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引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