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曾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写好其中的民生篇章。 提高政治站位,将民生事业放到高处。总书记曾经强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体现,也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事业,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做到民生伟大。 改进调查研究,将民生工作做到实处。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万不可借着“民生工程”的旗号,做一些花拳绣腿的工作,更不能以民生事业为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我们要通过各类渠道搜集信息,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弄明白人民需要什么,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要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结合当地民生事业的薄弱点开展工作,把民生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提升工作本领,确保民生工作可持续性。我们要牢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将促进发展与保障民生统一起来,切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做出过高承诺。我们要将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民生工作改革的根本标准,将群众创造的“土办法”升华成民生事业推进的“金点子”,完善改革反馈修正机制,让每一分钱更好地花到刀刃上。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真正做到在发展中改进和保障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