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求真务实作风开展各项工作,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重显绩,也要重潜绩。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确定的目标任务,有些是近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事关当前,有些着眼长远。领导干部既要做看得见的显绩、显功,又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潜功。要以坚强党性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甘抓未成之事,把铺垫性工作搞扎实。只要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对战斗力有贡献的、符合官兵合理意愿的事项,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 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但这个业绩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浮。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干部身上还存在着政绩观不正的问题,有的做事动机并不那么纯正,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盲目举债搞建设,热衷搞“政绩工程”;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寅吃卯粮,大干快上遗留下“半拉子工程”;有的拍脑袋决策,不计成本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统计造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等等。这些现象,实质上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的具体体现,背离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不仅给事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助长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坚决反对、及时纠正。 治好标,也要治好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部队建设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当下改”和“长久立”的关系,从制度上解决矛盾问题,才能标本兼治。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强力治标的举措,使官兵尽快见到成效、提振信心;通过追根溯源,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藩篱桎梏,做到“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