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干事创业,政绩观至关重要,正确的政绩观可以把我们的事业顺利推向前进,政绩观一旦出现偏差,很容易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政绩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一个党员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反映了他对党的忠诚程度、对人民的情感深度以及对事业的追求高度。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关乎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时代理念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解决“政绩为谁而树、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根本问题。党员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作风和精神状态;必须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实干担当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增强法治意识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应当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决策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在重大决策中,要保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务实管用、切实可行。同时,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决策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当坚持全面考核、科学考核,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等。同时,考核应注重长期效果,防止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选拔那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的干部。 同时也要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对违反党规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约束党员、干部,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总之,党员干部应以人民为中心,实干担当,着眼长远,坚决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