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中国组织人事报2024年8月5日) 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实施改革,找准改革“终点线”。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曾经,一纸户籍让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努力读书,考取大学,“跳出农门”成为了广大“寒门”学子为数不多的“进城”渠道之一。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广大的进城务工、购房的人群,迫切希望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改革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不是一个单位两个单位的事情。改,涉及的人口规模巨大,牵涉的部门多达十余个,难度和挑战不言自明;不改,广大农民如何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实现了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再到分类放宽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几步走的重大改革举措,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实现了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的“终点线”。 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实施改革,找准改革“源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要过上好日子,光靠党员干部、或者是光靠人民群众都是不行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找到改革的方向,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当年与另外17名村民按下改变农民自身命运的红手印。近些年,小岗村不断享受改革红利,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再到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村民由“户户包田”变成了“人人持股”;从红手印到产权证红本子,再到分红利,当地老百姓是实施改革的“源动力”,让自己日子越来越红火。 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实施改革,找准改革“风向标”。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们要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好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等方面突出问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为人民而改革,也要依靠人民来改革。回望过去的十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从推动个人所得税改革到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推动抗癌药降价到加快药品审批,从改革学前教育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开展垃圾分类到深化“厕所革命”……一个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次次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成为改革的“风向标”。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势必会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我们坚持从群众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的期待出发,从群众支持和满意改革出发,必将获得改革成功。(作者:陈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