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群众路线走“心”出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基层单位全面展开。党员干部要发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桥梁纽带作用,用知重负重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群众路线,让新时代群众路线走“心”出彩。 走出拜师结亲的“真情路线”。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真情是开启群众心门的钥匙。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坚持群众观点做决定,怀着群众感情办事情,必然会赢得群众的欢迎、支持和信任。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是不是真感情,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是否懂得群众最需要什么、知晓政策落地的梗阻障碍出在哪,群众当中有很多明白人。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谦卑的姿态,拜群众为师,用真情收获沉甸甸的民心。要接得上话,能吃透文件精神,将理论话语变为群众语言,在与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把党的好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党的关怀浸润群众心田。要看得见事,能从“一袋米”“一分钱”的小事中体谅群众难处,设身处地对群众反映的缓办、延办、推办、拒办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答疑释惑。要交得了心,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通过平等式面对面、协商式膝碰膝、亲人式心贴心访商问需、访贫问苦、访贤问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走出凝心聚力的“奋斗路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践证明,力量生于团结,成功源自奋斗。锚定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仍然需要在党的旗帜下把群众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出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党员干部要凝聚群众智慧力量,把群众当做真正的英雄,汇集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要跟群众站在一起,发挥党建对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跟群众想在一起,善于从群众的批评和意见中查找“病情”、开出“良方”、对症“下药”,把群众首创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把群众的所思所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要跟群众干在一起,变“坐诊”为“出诊”,主动靠前一步,与群众“打成一片”,实现群众诉求“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感召、引导和激励群众共同奋斗。 走出安居乐业的“幸福路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需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需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更好地托稳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底盘。要想干事,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来,摸清群众的需求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推动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要能干事,既当抓工作的行家,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又做传帮带的好手,真正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要干成事,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反应、迅速核实、及时处理,力争干一件、成一件、群众点赞一件,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用业绩书写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