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 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 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 九万里风鹏正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 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潮起潮落,风起云涌。 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 “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新时代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为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会议,研究审议每一项重要改革方案,提出重大改革议题、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改革开放,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见证了我们党以伟大觉醒孕育出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6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一声春雷,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索,我们毅然决然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1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我们基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现实考量,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众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更加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做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正确方向,把握价值取向,突出改革重点,注重方式方法。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全力攻克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致力解决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