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7|回复: 0

以人才“支点”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61

主题

0

回帖

88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81
发表于 2024-6-28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需要人才引领与支撑。
    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保持自身创新“内驱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批科学家一心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舍弃海外的优厚条件,不畏艰难困苦,毅然踏上归途。即使在当时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度简陋的设备条件下,也一次次实现了科研攻关,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怀赤诚之心,以科技报国,贯穿其中的是赓续百年的深厚家国情怀和坚定理想信念,这将是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打造突破重围“硬实力”。2024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上,21所重点高校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500余项,5个区域政府和产业园区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和企业技术协同研发需求1100余项,成功实现技术供需对接800余项。“千校万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通过有组织的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依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为创新载体,瞄准“真问题”、推进“做中学”、打造“硬科技”,科研人才不断突破一系列“卡脖子”领域的关键技术,让越来越多领域的“中国制造”实现从依赖进口到“逆向出海”。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载好引凤来栖“梧桐树”。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超过了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但面临着科研人才流失的严峻问题。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之举。不仅要通过保障措施,提高科研人才的职业满意度和归属感,更要解决好“四唯”问题,建立公平、公正、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评价体系,让中华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上一篇:新业态下,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
下一篇:心有“戒尺”方能行稳致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4 02:24 , Processed in 0.284237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