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基层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作用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文山会海”、过度考核、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效率,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指出要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本文将围绕“精简会议,优化考核”、“权力下放,资源下沉”、“数字赋能,科技减负”三项核心举措,探讨如何有效为基层减负,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精简会议,优化考核“文山会海”一直是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频繁的会议、冗长的文件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过度的考核则导致“痕迹主义”,忽视了工作实效。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会议数量与规模,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利用视频会议、网络办公等方式提高会议效率。同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侧重于工作实绩而非形式,以结果为导向,让基层干部从繁复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解决民众实际需求。 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基层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但往往面临权力有限、资源不足的困境。因此,推进权力下放与资源下沉是为基层减负、激发活力的关键。具体而言,应合理划分政府层级职责,将更多服务管理权限授予基层,减少审批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创新,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成长空间和施展平台,真正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数字赋能,科技减负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极大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推广“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仅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公众的满意度。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避免盲目指挥和无效劳动,真正实现以科技赋能,减轻基层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为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怀,更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精简会议、优化考核机制,权力下放与资源下沉,以及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应用,三管齐下,能够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活力,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还需持续探索更多创新举措,确保减负不减责,激励与约束并重,构建高效、和谐、服务型的基层治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