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壮大队伍力量,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队伍,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广大志愿服务组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弘扬志愿精神、奉献国家社会为根本宗旨,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是传递社会关爱、促进社会文明的有效举措。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组织是教育、引导、培养、塑造志愿者的重要载体。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有助于把志愿服务活动变为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以志愿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志愿者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与提升自我相结合,使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相统一,促进公民道德素养整体提升;有助于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扩大志愿服务覆盖,彰显志愿服务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国际大型赛事活动服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传播中国价值,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在与世界交融中发展进步。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有利于搭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联通对接平台,解决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渠道不通畅导致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志愿服务的整体性、规范性、专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从传统便民服务、邻里守望相助向现代社会服务领域拓展,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向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延伸,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利于团结各种志愿力量,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职工、贫困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等为重点,通过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计划、阳光助残志愿服务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和城市困境流动人员志愿服务项目等,实现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定向帮扶和精准服务,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志愿服务具备独特的精神价值。志愿者们在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让整个社会更加温暖。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接力似的从一个人手上交接到另一个人手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