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为基层减负,明确权责,不能让基层承担过多不应由其负责的工作。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基层减负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直接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然而,目前仍然存在权责不明确、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厘清权责,优化服务。 权责明确,厘清边界。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权责”。在基层工作的职权范围内,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哪些决策和执行权归他们所有,哪些义务职责需要他们承担。明确权责就是要搞清楚“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清单,减轻基层的负担。同时,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边界,避免把所有事情都压给基层,导致基层干部应接不暇,难以专注于关键任务。 优化服务,放权于基层。为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减作为,而是要减少过度的痕迹管理和繁冗的数量工作。上级部门要放权于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减少基层的压力与阻力,增强他们的动力和活力。上级部门要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氛围,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深入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减负不能纸上谈兵,而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基层长期存在的负担,尤其是急需解决的权责对等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的痛点和难点,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负措施,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服务基层,提升基层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完善机制,确保落实。为基层减负要从机制入手,重点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理顺部门间的权责体系,明确上下级权责界限,避免多部门管理、多层级管辖现象,做到一口进、一口出,一条线抓到底。解决权在上级、责在基层的问题,确保各级敢用权、用好权,探索出台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服务清单,逐步实现基层权责一致,让基层干部知道“该办什么事、要担什么责”。 持之以恒,强化落实。为基层减负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强化基层资源供给,统筹推进各类资源和服务向基层释放;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强化减负工作复盘督导,加强动态监测和实时跟踪,定期开展“回头看”,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真正提高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和群众的满意度。 总之,为基层减负,既要减掉繁冗的“牌子”,也要提升实际的“服务”。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真正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