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积淀了厚重质朴的民族精神。其中诸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德不孤,必有邻”的和平观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等,形成了中华儿女特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精神基石,必须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知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呈现于中华儿女的奋斗进程之中,让五千年的历史血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让心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注入自尊与自豪,进而筑牢文化自信之“根”。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使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造就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文化形式,以自信饱满的气度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