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复: 0

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创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1

主题

0

回帖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82
发表于 2024-5-17 1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x_HBhJH 于 2024-5-17 16:04 编辑

  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必然选择。未来产业已成发达国家布局新焦点。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丰厚土壤。各地发展未来产业积极性高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出台了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多所高校联合地方设立了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存在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受制于人,高端领域人才匮乏,缺乏成熟经验和政策引导等。还要切合产业实际。并非所有处于萌芽状态的前沿产业都是未来产业,我们要发展的未来产业应是初步具备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一定市场规模的产业,这也是各国的通行做法。结合国际技术发展走向,立足国内产业发展实际,我国提出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重点方向,打造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等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做出这样的选择,正是因为我国在通信、互联网、机器人、算力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更要切合各地实际。首先要量力而为。未来产业的技术是颠覆性、前瞻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投资巨大、耗时很久才有收获,甚至可能“打水漂”。因此,科研基础扎实、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更适宜率先布局未来产业,再辐射带动其他相关区域。其次要因地制宜。只有错位发展才更易在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也避免投资重复和浪费。各地应立足当地特色和优势领域,找到发展未来产业的突破口。比如数字经济发达的省份,可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方向;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布局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
  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既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也不能无序布局、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失衡。要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宝恒 郭心怡





上一篇:守正创新 答好基层减负“三道题”
下一篇:自觉学习、遵守、执行 党的纪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26 02:29 , Processed in 0.18967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