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17日致电祝贺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强调2024年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着眼造福双方人民,精心规划中非合作新蓝图,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同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好伙伴,共同肩负着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全球环境更加和平安全、世界经济更加开放包容的使命责任,也必将共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新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同舟共济发展多边机制,凝聚中非团结发展强共识。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大势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明显抬头,人类会否分裂、世界会否发生新冷战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最大担忧。对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的竣工......中国用真正践行多边主义的实际行动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坚决反对破坏世界和平稳定的小集团,反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始终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致力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开放共赢推进现代化事业,打造中非务实合作新格局。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强调,过去一年里,中国和非洲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成功召开,双方决定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共同为实现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尼日利亚莱基港开港运营,卡宾达供水项目竣工,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额超25亿美元,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成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更将中国对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持推上新高度,紧密对接亚洲各国的发展关切。众人拾柴火焰高,中非双方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合作共赢的行动携手走出一条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亲诚惠容加强人文交流,架起中非民心相通美桥梁。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始终秉持“美美与共”的理念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共建“百花齐放才是春”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随着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开设祖鲁语、阿姆哈拉语、马达加斯加语等多个非洲语言专业,中文水平考试(HSK)等语言水平考试在非洲地区得到广泛认可,中非语言交流为双方发展注入更大活力;从孔子学院带动“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助力当地人才提升技能,促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中非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愈见密切;戏曲、民乐、杂技等国粹艺术,中医诊疗、中药治疗等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不断走入非洲大地,非洲运动员积极来华在体育场上一展身手,中非人文交流在多领域开花结果。互尊互信、互学互鉴的民间往来将中非人民牢牢联结在一起,共同践行“天下一家”的大同理念,让文明之花在对话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