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金钥匙”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从长期革命斗争 中总结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期下消除分歧、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金钥匙”开启干事、成事的大门。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金钥匙”,明确思想认识之“精”。“精”即指精要。毛泽东把“批评”概括为:“我们分析一个事物,首先加以分解,分成两个方面,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应该发扬的,哪些是应该丢掉的,这就是批评。”找到“精”、找到“要”,树立正确的、优良的思想观念。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性地提出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进行党内斗争,整顿全党的思想认识,取得了重大成效。把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齐整认知,让干事的力用正确,用得好。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金钥匙”,对应革命斗争之“径”。“径”即是指途径。1944年4月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中,对于党内历史问题,要求党员在犯错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批评,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此种错误的方法,结合历史客观条件来分析错误的源头,以批判的精神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用好批评,理清面对评出的不足,及时改正,正如革命斗争的曲折性一般,面对自身的不足的认知——批评以及自我的批评,也是曲折的。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金钥匙”,承载建设发展之“金”。“金”正指金贵。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全面推进下,1942年4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领悟“二十二个文件”,使党员干部能够明确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价值标准。全党内外严格按照规定的学习时间,进行中央指定文件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撰写学习心得,讲求精炼而非长篇大论,检查自己的思想是否发生偏向,反复思考自身的不足。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之后,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让批评开启真确的锁,解决真实的事,需要下足功夫、用足精力,建设发展至今,无一不彰显着批评的金贵的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批评成为城市建设的放大镜,所照之处,必有文章可做,必有措施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