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寄托着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稀缺、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制约着乡村振兴的进程。乡村振兴的发展亟待我们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生态的新变化。 一是做“实”文化振兴。习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实现农民的“智”,要做到先扶“志”也必扶“智”。要化“输血”为“产血”。我们应当培养好“产血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乡村振兴。只有在文化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知识精神财富与共同富裕的同频共振。 二是做“实”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方水土养口方人,只有发挥利用好本地的特色农业资源,才能实现产业的强、村民的富、乡村的兴。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产业兴旺才能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乡村振兴的效果才能露出来。 三是做“实”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规划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发展,要做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做实乡村的文化、产业、生态工作,才能迎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与变化,为同心共筑中华复兴之梦贡献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作者:凉山州会理市林业和草原局 蔡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