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心贴近人民?我们现在一直在说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去贴近群众,而“四下基层”制度在最初设立是为了方便群众,党员干部主动下基层听群众呼声、问群众需要,所以说四下基层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古人范仲淹在登高时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基层干部是最为贴近群众的,是群众与党之间的纽带、桥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党的保障,“四下基层”在这时候就对党员干部来说就不单单是一个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对群众负责的一份责任。 要把心贴近人民,首先要转变工作作风。四下基层最重要的是“下”,而下基层不是单单的浮于表面,要注重下之后成效和成果。作为基层干部,在看待群众问题时候,不是走马观花的看问题,在宣传政策时,也不是照本宣读,要用自己的理解将政策读懂读透,用群众听的懂得话、愿意听的语言给他们讲明白,激发群众对于政策好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宣讲,凝聚党群关系,而不是关系恶化,成为党群之间的矛盾点,再利用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看到基层干部的真干、实干,让群众看到良好的党员干部作风。 其次要把心贴近人民,还要提升能力。面对时代发展,群众的问题矛盾也会随着政策的不同而不同,不断通过自身原本掌握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一步步加强学习,利用新的政策和工作经验去推进工作,用自身掌握的已知用群众提出的未知来验证新的工作方法,以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同时去拓展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与群众形成互相帮助,互相检验。 最重要的是要把心贴近人民,要有一定的担当。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直击群众问题困难时候,勇于面对,敢于将群众的矛盾、难点担当起来,多听群众的实情,用党的政策作为肩负其解决群众问题的磐石,担当更是勇于处理群众的事情的不合理点,做好群众与党之间的沟通纽带。 “四下基层”是给与党员干部的一份制度,也是帮助党员干部通过多下基层,把群众的问题矛盾“捞上来,解决掉”,凝聚党群关系,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