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下基层”制度激荡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他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曾亲自倡导践行着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四下基层”。这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的手段。实现了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生动彰显了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为民情怀和务实工作作风。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着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建好用好“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宣传载体,常态组织“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集中参观、“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全民学习活动,打造主题馆等新思想教育基地,引导全市人民带着深厚的爱戴之情、特殊的责任使命,学深悟透新思想、感恩感念总书记,争当捍卫“两个确立”的排头兵。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提倡‘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无法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习近平同志亲自开创并带头践行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体现的就是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带队赴霞浦开展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到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迎风冒雨“三上毛家坪”,习近平同志把“以百姓之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化为行动,足迹遍布闽东的山山水水,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无论到任何地方、在任何岗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最牵挂的还是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深厚情怀。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须“抓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着力以问题为导向打开工作新局面。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多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审时度势,该烧则烧,不该烧决不要赶时髦,勉强‘烧火’”。当年一到宁德,习近平同志就坚持以调研开局,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闽东九县,边走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既看到老、少、边、岛、贫的客观现实,又感受到闽东之光的精神动力,从而抓住了“摆脱贫困”这块硬骨头,毅然决然向贫困宣战,为宁德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理清了思路、扫清了障碍、筑牢了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