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历经35载,“四下基层”时间久远却仍能影响深远,关键就在于它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夯实的是执政根基。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和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引爆主题教育华彩绚烂。 多“凝民心、聚人气”,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在把“四下基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身体沉下去,把民心聚起来,在自身理论扎实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用各地方言做好方针“传话筒”,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群众成为知晓政策的“明白人”,进一步拉近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练好为民服务的“看家本领”。 多“听民声、汇民意”,让群众所想“拨开云雾见青天”。“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谨记“为民无小事”,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既要用“脚力”又要用“脑力”,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多坐坐群众的“板凳”,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做交流,让群众对你“掏心窝”“诉衷肠”,当好听众,做好记录,真实反应群众所想,找准问题,对策落实,让群众放心。 多“办实事、解民忧”,让急难愁盼“柳暗花明又一村”。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坚持实事求是,摸清摸透客观存在的实事,找出问题矛盾,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需要的“真办法”,听清群众热议的焦点、摸清群众生活的难点、弄清群众办事的痛点,站稳群众立场,使办实事更具针对性、更贴合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办人民之所需”。将心比心解民忧,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