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四下基层”走实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范例,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奋力解决基层难题、取得群众满意的实绩,走好群众路线,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 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接收群众诉求。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作为人民的公仆,肩上扛着职责使命,就要抛却杂念,不能遇到“好事”才上前、看到“难处”就东躲西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应当做到亲近群众、倾听群众,实心实意下基层,真正感知民间疾苦、收集群众声音,把心与群众紧紧贴在一起。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既然是“送访上门”,就别走“隔窗看景”的敷衍路线、就别当“推托甩锅”的二传手,杜绝形式主义,主动前往矛盾交织、问题复杂、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去“接访”,多听抱怨批评、多问关键信息、多做安抚工作,让群众感受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安心,真正在面对面接收群众诉求中,切实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请教群众意见,“心贴心”学习群众智慧。虚心七窍痛,骄傲盲又聋。新时代新征程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人民各方面期待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我们时时都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如何破解难题、精准有效做好工作,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扎根基层,要学会用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依靠群众智慧因时、因事而变精准破题。党员干部应把架子“放下”,“心贴心”学习群众智慧,以“甘当小学生”的谦虚姿态拜群众为师,在“四下基层”中用脚步丈量民情,在常说百姓方言、多坐群众炕头、勤走田间地头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真正把群众工作的经验、智慧收集起来,真正在现场勘查、心贴心互动、围炉夜话中开准解题之方,从而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高效解决困扰基层的难题。 落地利民举措,“实打实”回应群众期待。坚持“四下基层”是为推动形成崇严尚实、真抓实干的清正风气,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对于群众来说,领导干部下基层,最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幸福生活添色上彩、让美好生活梦想成真。所以“四下基层”,当落脚到实干上来,以实效满满的实绩满满的成果回应期待,真正让下基层做到“一下到底”形成正向闭环。党员干部当坚持步子“落地”,始终盯住问题、围绕民心民意民向,把实打实的举措从“纸上”落到“地上”,主动走出会场、走进现场,以“躬身入局”之姿挑起责任担子,让“马上就办、特事特办”的执行力透视为民担当,真正用实绩实效取信于民,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