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开路,实干开局,“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汇聚磅礴力量,夯实发展根基。35年来,这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在八闽大地全面推广、薪火相传。干群同心、砥砺奋进,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踏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闽山闽水物华新”的美好图景铺展开来。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从诞生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以鲜明的纲领和行动宣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一切奋斗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意愿诉求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无论革命、建设、改革还是新时代,党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汇集成强大合力,从而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百多年来,人民群众始终拥护中国产党,究其根本是因为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站在人民身边。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被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带领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不仅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人民情怀,还蕴含了推动事业发展的方法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些都是来源于基层实践又指导基层实践的宝贵经验。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关键在基层,关键靠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真心拥护、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把14亿多中国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共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