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山川秀美,但独特的岩溶地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很多山区石漠化严重,面对贫瘠的大山,广西走出一条条特色脱贫路。(12月3日,央视网)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各个地方的农村可谓“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在脱贫攻坚路上,就是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好农村经济,精准地制定脱贫方面,切莫陷入“模式化”。 精准脱贫不能陷入“模式化”,首先就得让绿水青山更有价值。过去,农村之所以发展日渐式微,就在于农村的资源无法转换为资本,农村的各种农产品、土壤、水、青山在农村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东西,却并没有将其价值发挥到极致,转变成农村赖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而在精准脱贫的实施路径中,就是要将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农村的绿水青山更有价值。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考验着各地党委政府的发展能力,更考验着各个地方对农村认识的深度。要避免精准脱贫陷入“模式化”,就应该在当前日趋激励的竞争中,必须加大城乡互动,在城市资本投资多元化的情况下,组织引导“城资下乡”,盘活农村资源。可以说,农村拥有资源,打开了“村门”,各种企业只要着眼长远,愿意到农村投资,将会拥有丰厚的回报。当农村的产品更有价值后,企业也便能够行稳致远。党委政府更应该做好牵头作用,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打开农民的思维模式,利用好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大本地的政策支持力度,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共同参与,最后实现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让精准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精准脱贫摆脱“模式化”,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参与,离不开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可谓是良性循环,又高效互动的一个运动模式,发展空间更广阔了,人才自然就来了,农村的人才犹如源头活水般,自然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相信在党中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各个地方一定能够开拓出不同的发展思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大放异彩,让农村的资源成为金山银山。(梅子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