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城乡基层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保证。在基层治理领域,共建的力量、共治的智慧都来自人民群众,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逐步形成完善的便民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服务,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推进基层法治与德治建设。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完善治理平台。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已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基层智慧治理的规划、设计、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重要部署。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