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要牢牢把握这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完成“五要”根本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风雨奋斗路,正是问题倒逼改革与创新,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加以深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赓续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良工作方法,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将现于眼前的“拦路虎”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行的不竭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敏于发现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敏于发现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看不到问题,解决问题便无从谈起。毛泽东同志曾论及“问题”:“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毛泽东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就如何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指明了方向,即深切关注工作实际中突出的矛盾。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工作不够熟悉或不够上心,缺乏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的钻研精神。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聚焦关键,从群众急难愁盼中寻找突出矛盾,“身入”基层听呼声,“眼到”基层察民情,“心至”基层感冷暖。 坚持目标导向,敢于正视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着每一代党员干部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奋斗前行的目标和动力。深刻践行初心使命,就必须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发现了问题却不以为意、敷衍推诿,不把问题当问题,是态度和行动双滑坡的恶劣表现。“灰尘不扫会愈积愈厚,敷敷衍衍,终会为历史所抛弃,这种教训是很多的。”正如《红岩》当中许云峰所言,没有自我革命的主动性,就只能被动地为时代所淘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新的征程已经起航,号角既已吹响,便不可再讳疾忌医,因害怕犯错而不去作为;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方是保持先进性,不断锤炼与锻造自我的不二良方。 坚持责任导向,长于解决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是衡量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是否过硬的一个重要标准。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就要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坚持责任导向,既要有担当作为的政治自觉,也要有善作善成的执行能力。面对兰考“三害”及群众艰难的生产生活,焦裕禄同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与担当毅然接下书记一职,组建、带领调查队奋战在沙丘、风口一线,科考调研与问计于民双管齐下,尊重规律、尊重群众,以艰苦卓绝的奋斗总结出除“三害”的方法,使兰考除“三害”取得显著成效。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何谓实干担当,何谓以切实成效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以实干显担当,以行动见成效,肩扛国家责,心系人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