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依靠谁、城市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这一重要理念后来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聚焦文化自信,焕发文化振兴活力。文化自信不是单单的实现文化和自信的简单相加,而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大力度对其价值进行挖掘,让它“活”起来,继续在新时代贡献力量。同时,文化自信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正在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人民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直秉承着为人民服务,以人民需要为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聚焦党建引领,点亮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便民上。必须着眼全领域、面向全群体,构建全方位、差异化的供给体系,建立基本服务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既注重统筹解决绿化亮化、设施修缮、健身娱乐等普遍性民生需求,又注重倾斜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要实施“常态化”服务行动。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从发展诉求、方案对策、行动组织等方面,提高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 聚焦智慧城市,提升服务新模式。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在线挂号、扫码就诊、自助缴费缓解了百姓就医难的问题,电子交警、潮汐分流、智能停车等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时公交、刷码乘车也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智慧城市发展到今天,以民为本保障老百姓的福祉、以用为本体现公共属性、注重配合发挥协同价值,这三个维度的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