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物质生活富裕是精神生活富裕的前提。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断与中国古人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质上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只有首先满足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和享受精神生活。如果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富裕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富裕对于物质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在恩格斯看来,政治、法律等思想,虽然在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社会成员精神生活富有,具有合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科学观、艺术观等,就会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物质生活富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精神生活贫乏,物欲膨胀,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就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富裕也无法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