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龙头,是整合审计资源,实现科学审计管理的关键。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强化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目前我国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健全,审计法制体系建设相对审计职能的拓展和审计工作的开展还比较滞后,现有的法律规范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目前管理体制下,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工作时常受到一些行政干预,个别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以维持政府形象为由掩盖问题,对问题责任人不进行责任追究,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行政机关问责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大大减弱了政府审计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发挥。 因此我们要深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中央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审议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审计领域重大工作,强化对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听取审议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审计情况报告。中央审计办、中央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加快形成。我们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坚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审计方向更加明确。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为看家本领、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审计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重要保障的审计工作格局,思路举措更加有效。并且我们必须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有效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通过审计,严肃处置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线索,揭示了一些影响经济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铲除了一些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毒瘤”,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中逐步推广应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不仅包括审计报告,还包括在审计过程中采集、挖掘、分析和处理的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形成的审计成果可以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用于改进经营管理,从而提升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效果。首先,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中获取的大量数据和相关情况资料的汇总、归纳、分析,从中找出财务、业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汇总、归纳宏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信息,为被审计单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数据证明、关联分析和决策建议,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审计人员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同一问题归入不同的类别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整合提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再次,审计人员将审计成果进行智能化储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将问题规则化并固化在系统中,以便于计算或判断问题发展趋势,向被审计单位进行预警。最后。审计人员将审计成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问题进行关联,并进行信息化处理,在进行下次审计时,减少实地审计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自1983年成立以来,审计机关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自觉服务大局,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反腐治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十而不惑”。审计自身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审计队伍忠于职守、敢于担当、铁面无私,用查处重大问题、揭示重大风险的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打造了“国家审计”金字招牌,值得党和人民信赖。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塑造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治审,认真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审计队伍教育整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