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2023年我国发展的7项主要预期目标,同时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目标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是2023年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3%的实际增速,这也释放出了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发展依旧是第一要务,要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这一目标也表明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过去五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节能降碳稳步推进,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国仍需要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从国际形势而言,尤其经历新冠疫情后,各国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之下,全球产业布局有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我国产业外流的趋势加剧;从国内环境来看,受疫情冲击,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和购买力也随之降低,经济的国内循环还需要积极的动力支持。 对此,我国也要多方面做好准备进行应对,化挑战为机遇,一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二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各项机制措施,保障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三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年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年份,除报告提到的7项发展目标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发展方向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通过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多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