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总结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全面深刻阐述党校初心,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90年来,中央党校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在推进党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员作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组成力量,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共产党人始终是人民的干部,本应多一份责任,多一分辛劳,多一份担当。我们要牢记宗旨意识,时刻为人民着想,严于律己,自觉坚持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发扬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统一思想。 对党员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挥好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作用,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三)党校要深刻认识时代走向,紧扣理论和实践创新。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努力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更多高质量成果,真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深谋远虑的“大谋略”“大计策”。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