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力量。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上,应坚持市场导向,做到技术研发与产品、市场紧密联合,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激发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四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现代化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用人单位尤其是产业领军企业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资源作为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系列成果都取决于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我们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让基层组织保持活力,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了解人才对口需求,制定计划、因材施教、定向培养,完善激励机制,是让优秀人才“适应水土”、“天天向上”的重要举措,对人才要进行科学评价、准确考核,做到定性、定量、定时评价相结合,用现代化手段建立评价体系,科学地组织评价程序,并使评价程序公开化、透明化,力求人才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 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历来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美英德法日韩等发达国家均是在经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后培育大量现代化产业走上强国之路。然而,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也曾依靠自然禀赋、资源优势短暂地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最终却因缺乏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掉队”,甚至堕入“中等收入陷阱”,陷于停滞乃至倒退状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国际人才竞争新态势,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集中论述,并作出专题部署。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