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以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品质,成为屹立不倒的时代楷模、历久弥新的道德标杆。雷锋日记、事迹、精神和形象代代相传,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涵养一代代新人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雷锋精神的传承关系着培育新人、后继有人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专门论述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上,以雷锋精神涵养锻造时代新人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精神品格,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并且随着时代发展,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因为,雷锋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是传承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前提。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广泛体现在《雷锋日记》之中。“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蕴含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彰显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积蓄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展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孕育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对红色基因的良好传承、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丰富育人资源,有助于厚植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领、为培育时代新人标定方向。 雷锋精神的实践特质体现为一种可敬可学的实践精神。雷锋精神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传承、发扬,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雷锋是无数默默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而辛勤奋斗的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他未曾身居高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他在平凡岗位上长久地、惯常地做着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日常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能够从把握细微之处、从平凡小事做起“成为雷锋”。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既在于其伟大和无私,也源自其平凡和一贯,这也是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