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回复: 0

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彭晓欢 海拉尔铁路第三中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0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14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固不变之本——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强大合力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枫桥经验”的不变灵魂、根本保证。创新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枫桥经验”通过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宽、联系党员群众广的优势,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起来,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以此构筑好基层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更好地打造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核心内涵。走千家、进万户,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是“枫桥经验”从人民出发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发挥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力量,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维,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的新变化,把老百姓的难点痛点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真正地做到扎根基层、耕耘基础,走近群众、服务民生,以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来联结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大平安”“大稳定”。二、筑善治之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确保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安定有序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三治融合”的治理理念与经验本身就来源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和基层社会治理自主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枫桥经验”以“三治融合”为基础,实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来使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和德治有效,进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激活自治动能,鼓励基层创新,涵养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自治作为基层人民参与共治的重要渠道,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表现,也是汇聚人民智慧与力量的有效方式。通过抓牢党建引领从思想上引导群众、构建交流平台与意见交互体系、适当的帮扶举措等措施,在办实事中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自治,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让人民在参与自治中提出点子、贡献力量。坚持法治思维,推动观念更新,让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新风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激活基层法治效能需要多措并举,弘扬法治思想是基层法治的基础、协调矛盾纠纷是基层法治的关键、打击黑恶势力是基层法治的保障,三项合力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群众纠纷,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遵纪守法,从而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融入德治力量,弘扬正气新风,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法安天下,徳润人心,徳治在“润物细无声”里净化风气,推动文明,以其独特的柔性教化方式滋润着基层治理体系。文化作为德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推动口口相传的家训,代代传承的家风,朗朗上口的谣谚,与法律知识巧妙融合,从而使得居民时时自省自律,从源头上来减少矛盾纠纷产生。三、行长久之效——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正所谓: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在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解答新的时代课题——每一个时期面临的难题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而迅速发展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与基层治理能力、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不断培育多元主体来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和成长性,使之成为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和生力军,以创新思维不断解答时代课题,其已然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治理支撑。回应新的人民需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的方式,调动人民群众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把如何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以此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新的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力加持下并着以科技创新拓宽群众渠道,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践行的核心因素。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带来的制度变革,改变传统形态下的低效信息传递模式,以“数据 + 算法”的策略来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不确定性,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对群众所涉及的问题敏锐感知、深度研判、智能预警,智能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从而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步伐。综上,“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社会治理的“传家宝”,它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在新时代仍然书写着更华丽的篇章!




上一篇:学习先进典型 汲取奋进力量
下一篇: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6 20:02 , Processed in 0.26821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