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当前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二十国集团加强团结合作、协调宏观经济政策指明方向,为各方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凝聚广泛共识、注入强劲动力。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对世界各国至关重要,体现了中国着眼全人类福祉的责任担当。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何特征?习近平主席的判断切中肯綮——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为各国指明正确方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二十国集团如何发挥应有作用?习近平主席呼唤担当作为——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蕴含着鉴往知来的中国智慧,展现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信心与勇气。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只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意味着各国共同发展,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都应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意味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从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到遏制全球通胀;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到促进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再到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中国始终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为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德不孤,必有邻。”一直以来,中国始终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一年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逾60国,各方以实际行动,对中国方案投出沉甸甸的信任票,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