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社区可通过集中安置区“党建+社区”模式,坚持党旗领航,强化社区服务,持续深化推进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后续治理,多渠道多角度发挥党组织、自治组织和志愿服务队等各类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好易地搬迁社区文明建设、搬迁居民就业培训等工作,推动搬迁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安居乐业。 一、党建赋能,让组织强起来 以安置点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推行“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模式,建优建强战斗堡垒。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推行“党建+三长”管理模式,推动搬迁群众自治下沉,覆盖建立“安置地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自治力量在搬迁群众集聚和管理服务在群众中落实。坚持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党建引领易地搬迁户后续扶持的关键来抓,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有效提高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安置区治理水平,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增强易地搬迁居民融入感、幸福感。 二、健全机制,让居民富起来 建立一支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队伍,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渠道,建好易地搬迁台帐、搬迁户享受政策台帐、防返贫动态监测台帐三本台账,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健全保障机制、保障医疗教育达到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出、能就业、能致富这一目标。 三、社区领治,让社区活起来 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统筹多元共治机制,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社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得到有效保障。完善社区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党建+五化”便民服务模式,通过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不断简化办事流程,落实“这就办、马上办、一次办”工作机制;设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建立代表联络站,定期开展代表进站联系群众活动,解决群众当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积极组织辖区驻地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等力量,广泛开展环卫整治,义诊义剪、政策法律宣讲、健康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联合医疗部门、家政服务公司共同开发志愿服务项目,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定期开展健康监测、剪发、代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让易地搬迁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强社区阵地,依托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电子阅览室、民俗展览培训室等功能室,围绕搬迁群众日常生活,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积极推进社区慈善老年大学项目建设,为小区搬迁群众举办合唱班、舞蹈班、剪纸班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逐步养成居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到社区的日常活动中来,进而增进邻里感情,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