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插图难看”“教材局介入”“重新绘制”“清华美院”等等词汇的出现前后7次把话题冲上各大媒体热搜榜单。 一个“丑”字是众多网友、孩子家长最直观的评价,这样的争议是大众化的、显而易见的,这一切却被设计师高尚地称作“情怀”。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启蒙阶段,儿童读物、教材课本更是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建立三观的“帮手”,当这样一个“帮手”如此让人反感、令人不适,学习兴趣从何而来?义务教育该怎么坚持下去?暴露出来的问题隔了一山又一山。 基本原则不能错。如今,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生活方式走入人们生活中,普世价值观、审美观虽难以平衡,但是基本的原则性问题不能错,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弄的如此敷衍,要牢牢掌握启蒙阶段这一特殊时段,以符合小孩子成长、教学的内容来育人引导。 层层沟通不能断。此次“插画事件”一经曝出,先是在网上引起争议,之后各大部门便开始道歉、介入调查,所谓教育的首要因素应当是沟通,交流彼此的看法从而共同进步,而不是一意孤行将“情怀”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样的“情怀”着实让人嗤之以鼻。 提前预判不能少。如果每次的反面教材都是这样的情况暴露出来,那对孩子的教育质量的研究确实有待进一步考虑,各类规定一经出台应当是得到官方认证的,这样的认证却没有预判到大众的不适,前期工作必然力度不够,所谓“官方”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每次都为失误买单,必然会成为教育版“狼来了”的故事。 正能量、传统美、中国风等等词汇应该成为情商、美商的代名词,希望“小眼睛、吐舌头、流口水”的形象能消失在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中。
撰稿人:邹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