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东盟“三十而立” 11月22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远程视频主持举行。10国齐聚,共商共议,总结历史经验,承前启后,擘画未来蓝图。 伙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中国人讲求和衷共济,尤其是对与我们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伙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互通是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也是“一带一路”发展必由之路。“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无疑将为双方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提供新典范、打造新样板。中国多次重申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合唱,要让每个国家都能够参与进来,共享发展。这也是中国对“伙伴”二字最好的诠释。 合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中国开启与东盟对话三十年以来,各国携手并进,发展有目共睹。17年2月,中国与文莱的合资企业接手运营的摩拉港,已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在船舶靠港、装卸作业等方面效率最高的港口;20年12月,老挝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中老铁路建设也进展顺利;今年11月25日,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顺利通过全线唯一一处钢桁梁桥,为雅万高铁实现如期通车打下坚实基础。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合作伙伴。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已达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的数字和成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合作共赢为11国20亿民众带来的最真切的“获得感”。 未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当前,中国和东盟已互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具活力的合作伙伴、最富内涵的战略伙伴。双方也成为最全面、最具实质内涵、最为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这“六个最”是机遇,也是挑战。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将正式生效,届时,以东盟为核心的自贸区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地区也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源,中国-东盟未来可期,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未来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风平浪静,然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中国人最善于迎难而上,定会携手东盟,共克时艰,东方巨轮,定能扬帆远航。 (四川省绵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杨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