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定主心骨、画好同心圆,用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9月29日 人民日报) 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发挥主导;创新是守正的补充,相辅相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中国发展方位,深刻洞察新的时代特征,在治国理政中把“守正创新”科学概念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对党的理论和工作、党的自身建设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赋予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不断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先人们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未曾中断,始终不渝坚持弘扬守正创新的传统,无疑是其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守正创新的历史。 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从守正创新的哲学认识论意义看,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本质上相一致。可见,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涵,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以及党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要求和鲜明特征。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适时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和优良传统;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面向人民、面向未来,正确把握大局、科学总揽全局、有力应对变局,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坚定守正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文/米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