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塞罕坝精神力量,做好绿色接力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再一次高度评价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也再一次让塞罕坝精神闪耀。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部分,蕴含着极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豁出去的奉献。现在的塞罕坝,绿野千里,微风一过,绿色如涛,但在上个世纪,这里却是风沙肆虐,被形容是“黄沙遮天日,飞鸟五栖树。”塞罕坝是我国连南接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如果风沙持续恶化,对于我国的生态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还是决定要建设一座大型国有林场,阻断风沙蔓延的脚步,恢复当地生态。这时,一批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第一代塞罕坝人在这个贫瘠的地方扎根。他们以天作床,以地为房,把草滩窝子当作工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种树,这些年轻的“战士”不怕苦、不知累、不惧险,一年接着一年干。他们经历过成活率不到8%的挑战,经历过百 年不遇的大旱,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挑战,他们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全心全意为塞罕坝奉献了自己,最终造就了这个绿色奇迹。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党中央决定恢复塞罕坝时,新中国成立才不过十余年,当时面临的正是百废待兴的局面。但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再苦再难,也要保住这道生态屏障,所以每一位参与到塞罕坝林场建设的人都拼尽全力,他们立下“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为还塞罕坝一片绿,奋斗到底,期间涌现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如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他坚守塞罕坝13年,在任期间完成造林54亩,但最终因累成疾,病逝在塞罕坝。他们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充实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也为后来人提供了滋养。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前赴后继的接力。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颁发了奖牌。这是三代塞罕坝人共同的荣誉。从1962年到2021年间,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带着前人积累的经验,不断克服恶劣环境的影响,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种,将塞罕坝的领地面积从24亩扩张到了115万亩,把森林覆盖率从11.4%提升到了82%,三代人的努力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奇迹。 塞罕坝林场已成为我国林草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最为生动的诠释。我们当牢记塞罕坝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阵营,做好绿色接力,让水更绿、山更青,金山银山更加雄伟。 兴文县卫生健康局 陈亚飞
|